知识产权,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法学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2]

中文名

知识产权

专业层次

本科

学科门类

法学

专业类别

法学类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专业代码

030102T

开设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

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

就业方向

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等

专业发展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我国首个高校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开创了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先河。迄今,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探索,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分别是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和辅修知识产权双学位。知识产权专业于2012年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2018年,教育部出台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知识产权的专业学科门类为法学,属于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02T,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校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知识要求

知识产权专业要求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

知识产权专业的专业课程总体上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验和实训课、专业学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授课内容
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大学体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计算机教育等
专业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私法、国际法、著作权法(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专利文献检索、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原理、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代理实务等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知识产权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社会实践应根据本专业实际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课程应当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明确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学时分配。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应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社会实践以及经济、社会现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

师资队伍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知识产权专业的专业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教师队伍中应当包括一定比例的实务部门专家,专业生师比不得高于17:1。专任教师应具有五年以上本学科专业教育背景,实践性强的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务经验,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跨学科教育背景。

教学条件

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第一,各高校应提供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法学类专业纸质和电子图书资源,配备满足教学需要的中文和外文数字资源库,信息资源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第二,各高校应为法学类专业教学提供数量足够和功能齐全的教学设施,专业教学设施应完全开放。各高校应与相关实务部门紧密合作开展专业实习,建设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保障学生集体实习比例不低于50%。第三,应切实保障法学专业类的教学经费投入,在保证生均年日常教学经费不少于1400元的基础上,教学经费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定增长。

就业方向

知识产权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转让、知识产权咨询、知识产权检索、知识产权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也可以选择政府、事业类单位,从事知识产权登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地区开设院校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天津天津科技大学
河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保定学院河北金融学院
山西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
辽宁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
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政法学院
江苏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泰州学院三江学院
浙江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万里学院
安徽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师范大学
池州学院铜陵学院
福建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泉州师范学院
福建江夏学院
江西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
宜春学院九江学院萍乡学院
山东烟台大学山东政法学院聊城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女子学院菏泽学院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电影学院
河南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安阳工学院郑州商学院
湖南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金融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肇庆学院
重庆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四川西华大学宜宾学院吉利学院
陕西西北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财经大学
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警察学院
云南大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甘肃兰州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
新疆新疆大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