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学名:Testudo)即陆龟属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陆龟科下的一属。该属分为3个亚属,5个种,18个亚种,陆龟属的物种背甲高隆,两侧徒斜。颈盾细窄,缘盾11对,无下缘盾;后缘有时呈锯齿状,背腹甲以骨缝相连。喉盾不强烈突出,成体部在腹盾与股盾间常有韧带。上颌前缘钩状,咀嚼面有或无嵴。椎板八边形和四边形交替排列,腋柱和胯柱强,常可达肋板;肋板内外端的宽度常是内狭外宽和内宽外狭交迭排列;上腹甲的喉盾部分腹面增厚,常向前成“唇状”凸出。

中文名

陆龟属

拉丁学名

Testudo

命名者

Linnaeus

命名年份

1758

分布区域

欧洲、北非、北亚、东亚、西亚和中亚

动物界(Animalia)

脊椎动物门(Chordata)

爬行纲(Reptilia)

龟鳖目(Testudines)

陆龟科(Testudinidae)

陆龟属(Testudo)

起源演化

陆龟属的最早记录为始新世,其皮骨化石很早就有记录,1908年出版的《北美化石龟类》著作中就曾记述过几种带皮骨的陆龟属化石,如:中新世的Testudo osborniana和晚中新世的Testudo orthopygic,前者保存了后肢和尾部的皮骨,后者保存了前、后肢和尾部的皮骨,这些皮骨的形状、构造与人类近似,尤其是尾部圆锥状的骨刺。

命名与分类

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首先将陆龟属动物命名为Testudo。截至2023年,在国际综合分类学系统(ITIS)中收录的该属已发现的亚属3个,下分5个物种,分别为希腊陆龟(T.graeca)、埃及陆龟(T.kleinmanni)、缘翘陆龟(T.marginata)、四爪陆龟(T.horsfieldii)、赫尔曼陆龟(T.hermanni),具体分类情况如下表:

亚属

亚种

Testudo亚属

希腊陆龟(T.graeca)

地中海马刺陆龟(T.graeca graeca)、阿拉克斯陆龟(T.graeca armeniaca)、巴克斯顿陆龟(T.graeca buxtoni)、昔兰尼亚希腊陆龟(T.graeca cyrenaica)、亚洲小陆龟(T.graeca ibera)、摩洛哥陆龟(T.graeca marokkensis)、纳布勒陆龟(T.graeca nabeulensis)、苏斯谷陆龟(T.graeca soussensis)、美索不达米亚陆龟(T.graeca terrestris)、伊朗陆龟(T.graeca zarudnyi)

埃及陆龟(T.kleinmanni)

-

缘翘陆龟(T.marginata)

-

Agrionemys亚属

四爪陆龟(T.horsfieldii)

四爪陆龟指名亚种(T.horsfieldii horsfieldii)、四爪陆龟费尔干纳亚种(T.horsfieldii bogdanovi)、四爪陆龟哈萨克斯坦亚种(T. horsfieldii kazachstanica)、四爪陆龟土库曼斯坦亚种(T.horsfieldii kuznetzovi)、四爪陆龟克佩特山亚种(T.horsfieldii rustamovi)、四爪陆龟特比西亚种(T.horsfieldii terbishi)

Chersine亚属

赫尔曼陆龟(T.hermanni)

东赫尔曼陆龟(T.hermanni boettgeri)、西赫尔曼陆龟(T.hermanni hermanni)

形态特征

陆龟的椎板八边形和四边形交替排列,腋柱和胯柱强,常可达肋板;背甲高隆,两侧徒斜;颈板深凹,颈颈盾细窄,缘盾11 对,无下缘盾;后缘有时呈锯齿状,背腹甲以骨缝相连。喉盾不强烈突出;上腹甲的喉盾部分腹面增厚,常向前成唇状突出;成体部在腹盾与股盾间常有韧带,剑腹甲后凹;上颌前缘钩状,咀嚼面有或无嵴。肋板内外端的宽度常是内狭外宽和内宽外狭交迭;尾盾常单片,但少量也分离;趾甚短,足呈棍棒状。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陆龟几乎遍布全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北亚、东亚、西亚和中亚等地区。

栖息环境

陆龟主要栖息在潮湿温暖的灌木丛、热带雨林、草原与沙漠环境中,几乎所有陆龟都适合在日间28摄氏度~30摄氏度的环境下生存,其中埃及陆龟栖息在干燥温暖的沙漠环境;赫尔曼陆龟栖息于丘陵、山地和土坡等干燥环境;缘翘陆龟生活在有低矮树木林区的干燥地域;四爪陆龟栖息在海拔700~1000米的黄土丘陵地带和荒漠地区;希腊陆龟栖息海拔最高为3000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陆龟所需湿度有所差异。

生活习性

陆龟为陆栖爬行动物,也是变温动物,食物多以高纤维的青草和树叶为主,新鲜的水果蔬菜为辅。在野外,陆龟将水分储存在肾脏里,代谢形成尿酸,例如苏卡达陆龟会以每周一次的频率随尿液排出体外,排出物为白色膏状形态。

生长繁殖

陆龟交配期间有机械、嗅觉和听觉展示的求偶行为,这些行为是雄性发起以强迫雌性接受交配结束。例如缘翘陆龟在求偶的雄性间比较耐力,雌性会根据雄性的展现来判断其基因质量。

陆龟一般繁殖季节为4~7月,不同物种产卵数量较不同,埃及陆龟每次产卵4~11枚;希腊陆龟每次产卵2~7枚;赫尔曼陆龟每次产卵2~12枚;四爪每次产卵2~6枚;缘翘陆龟每次产卵3~11枚。不同的物种产卵时期也不同,以四爪陆龟为例,在阳光充足的丘陵、早田边,5~6月产卵,雌龟会挖10厘米左右深的土穴,卵椭圆形、白色,重12~25克。卵借太阳热量孵化,60天稚龟出壳。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止2004年,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陆龟种群数量的评估,缘翘陆龟的种群数量较为稳定,赫尔曼陆龟及其指名亚种和埃及陆龟的种群资源呈下降状态。其中,2001年,赫尔曼陆龟指名亚种在法国约有10个种群存在,种群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0.11只;西赫尔曼陆龟在希腊的种群密度一般为每平方千米0.01~0.05只,特殊情况下,种群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千米0.6只。2002年,全球埃及陆龟的种群数量估计约为 7470只。

保护等级

陆龟属的物种早在1975年就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 II。2023年埃及陆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Ⅰ,其余陆龟属物种被列入附录Ⅱ。

2021年2月5日,埃及陆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截至2023年,陆龟属大部分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具体等级如下表:

物种

学名

评估时间

濒危等级

赫尔曼陆龟指名亚种

T. hermanni hermanni

1996年8月

EN

四爪陆龟

T. horsfieldii

1996年8月

VU

希腊陆龟

T. graeca

1996年8月

VU

埃及陆龟

T. kleinmanni

2003年4月

CR

缘翘陆龟

T. marginata

2004年12月

LC

赫尔曼陆龟

T. hermanni

2004年12月

NT

致危因素

陆龟属物种主要受到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的威胁,它们被人类抓捕作为食物、传统药物和宠物贸易。

保护措施

自1994年起,希腊陆龟和赫尔曼陆龟被列入欧盟理事会指令92/43/EEC(Habitats Directive)附件IV的列表A,要求严格保护并禁止所有商业贸易。

欧盟对陆龟的国际贸易施加限制,使得其在土耳其的出口量急剧下降。自2000年以来,土耳其出口的陆龟属动物是圈养的,对野生陆龟属种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生效也对陆龟属的国际贸易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代表物种

代表物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形态图

四爪陆龟(T. horsfieldii)

有黑色和黄色两种,后肢具有四个爪,背甲长和宽几乎相等,背甲黄色,有黑色斑纹,头黄色,头顶部有对称的鳞,上喙钩形

四爪陆龟洞穴隐蔽,早晚活动,有冬眠习性,3~8月为其活动季节,但随温度变化决定其活动时间,10摄氏度以上开始活动,25摄氏度以上处于蛰眠状态。草食性,以植物的、叶花及果实为食,在野外,四爪陆龟食野葱、芥菜、蒲公英等10多种植物

陆龟

赫尔曼陆龟(T. hermanni)

背甲黄色,每块盾片上均有大块黑斑纹,背甲前缘缺刻腹甲黄色具黑色英块腹甲后缘缺刻较深。头部黑色,略带黄色上喙钩形。四肢黄色,前肢有5~10列小鳞片

杂食性,以食植物的茎和叶为主,有时捕食蚯蚓、蜗牛等

陆龟

希腊陆龟(T. graeca)

背甲高隆,黄色,有不规则黑色杂斑纹。腹甲黄色带有黑色斑纹。头部黄色上喙钩形。四肢黄色,后肢内侧有圆锥形硬嵴

草食性,以植物的花、果实和茎叶为主

陆龟

缘翘陆龟(T. marginata)

腹甲黄色,每块盾片上具三角形棕黑色的斑块,上喙钩形,四肢有大型网片

草食性,以植物茎叶为主食

陆龟

埃及陆龟(T. kleinmanni)

背甲淡黄色,隆起,呈半圆球形,头顶鳞片较小,腿中表面有3排纵向且扩大的鳞片

温度10摄氏度以下不能自然冬眠,以植物为食,各种菜叶、果实均捕食

陆龟